
長城網·冀云客戶端訊(記者 郭甜肖)人們常說“少年不識愁滋味”。事實上,近來,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屢屢登上熱搜。
在2023年的全國兩會上,全國政協委員、河北師范大學副校長郭毅在一份《關于開展好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》中提出加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、家校社協同織起防護網等建議。
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,郭毅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一直格外關注。
“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,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,是千家萬戶幸福安寧、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障。”郭毅說。
學校、家庭與社會該如何攜手,為青少年的“美麗心靈”構筑起防護屏障?
郭毅建議,要正確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和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關系。在判斷學生心理健康與否的過程中,著眼于中小學生的成長過程,從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層面上來闡述,而不應過多地強調學生的心理如何不健康,更不能隨意地給學生貼上心理障礙的標簽。
盡快編制適應我國新發展理念的教材。把“文化自信”的理念融入到中國式健康教育體系中,從中國傳統文化汲取力量,把西方的心理咨詢理論、技巧、方法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機結合。
在學校層面,郭毅建議,要重視學校心理老師專業隊伍的建設,提升學校心理老師的心理專業知識水平和心理督導、咨詢能力,以及應用心理學知識處理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,對于能夠取得專業心理健康資質的教師,在職務晉升、評優評先、入編定崗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勵,切實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相關待遇。
“其實,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學校單獨進行的教育,而是需要政策扶持、各相關職能部門支持、輿論宣傳、家庭配合才能完成。”郭毅建議,學?梢酝ㄟ^網絡渠道定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、開展心理健康情況調研、開放網絡或電話熱線、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等方式,對重點人群進行特殊關注,凝聚起家校共育的廣泛力量和社會共識。